实验用猫那点事
2023.04.12
|
|
猫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猫科猫属,19 世纪末开始应用于科研实验,现已被广泛应用于生物医药等方面的科学研究中。在过去一百多年生命科学和医药学的发展中,猫做出了重要的贡献。至今为止,基于动物研究的结果获得诺贝尔生理和医学奖的180位获奖者中,就有19 位使用猫作为实验动物。
猫的应用领域
猫的神经系统、循环系统和肌肉系统发达,神经反射机能与人相似,实验效果较啮齿动物更接近于人,特别适宜观察各种对外界刺激反应的实验。另外,猫作为中型实验用动物,相对于大、小鼠来说,体型更大,便于实验操作和观察。因此,猫作为实验动物广泛应用于脑神经生理学(癫痫[1]、阿尔兹海默症[2]等)、脊髓损伤[3]、睡眠障碍、血压及眼科等方面的研究。
据统计,1940-2019年发表的超过24万篇涉及猫的文献中,用于神经生物学和血压方面研究的文献最多,其中神经生物学领域文献38945篇,占比约16%;血压方面的文献13967篇,占比约6%。此外,除上述应用的主要疾病动物模型外,猫还用于弓形虫病、耳聋症、脊柱裂、肿瘤(内脏淋巴瘤、头颈鳞状细胞癌及乳腺癌等)、营养学(维生素B6缺乏症等)及解剖学等众多的研究领域。
实验用猫的供应
猫喜欢独处且自由的生活,不宜群居,除发情与交配外,很少一起栖息。相对于大、小鼠来说,猫饲养空间要求也大,且猫为肉食动物,饲养成本高。另外,猫牙齿与爪十分尖锐,动作灵活敏捷,善于攀爬,不易捕捉。经过驯化的猫比较温顺,野猫和未经驯化的则有野性,性格凶悍、攻击性强,尤其在应激状态下,接触不当,容易被抓伤及咬伤。众多因素导致猫的集中大批量饲养相对困难。猫作为伴侣动物,在动物福利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使其作为实验动物进一步受到限制,加之相应的规范标准没有普及,在全球总体呈现实验猫供应稀缺的现状。
美国在猫的实验动物化研究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是全球实验猫标准及相应法律法规最完善的国家。猫是美国农业部依照《动物福利法》及《实验动物护理及使用指南》管辖的物种,超过98%的实验用猫来源于专门饲育实验用猫的机构,这些猫在屏障系统里进行饲育,不需要注射疫苗,体内抗体情况清楚。此外,还有微生物控制级别更高的无特定病原体(SPF)猫。美国设有实验动物科学购买指南的网站,以便于查找和获得标准实验猫的来源信息。
在我国,实验动物信息查询管理系统显示目前拥有实验用猫生产许可证的单位仅有6家,而拥有使用许可证的单位多达204家。我国目前标准实验用猫的供应匮乏,多数单位主要通过商贩或者农村收购获得实验用猫。使用这些来源不清楚以及遗传、年龄、微生物和寄生虫携带情况不明的猫开展实验研究,不仅会因众多未知因素的影响而出现实验结果的重现性差,数据不可靠的现象,而且对实验人员也存在严重的生物安全隐患。
实验用猫的使用
美国农业部动植物卫生检疫局(APHIS)的统计数据显示,2011年用于生物医学研究的猫的数量约为2.17万只,约占非啮齿动物的2%;2017年,美国在科研、教育及药物研发等领域使用了约1.8万只猫。日本实验用猫的年使用量约为3000只。加拿大动物保护协会(CCAC)动物数据报告显示,2018年加拿大实验用猫的年使用量为6082只,其中575只来源于专门饲养机构,其他均为随机来源。在全球范围内,由于猫的实验动物化工作一直未获得重视,不仅统计数据匮乏,实验用猫的来源也呈现多样化。
据文献报道,中国的实验用猫年使用量约在5000只以上。吉林省2015年的统计数据显示,吉林省有多家企业和大专院校用猫做实验,年使用量超过1000只。浙江省降压药品涉及二十多条生产线,药品的年产值达数十亿元,每年的药品质量监测使用的实验用猫量为400-500只。
实验用猫标准化情况
关于实验用猫的标准制定,美国起步最早,也最完善,是其他国家和地区的重要参考指标。美国在20世纪七八十年代就公布了实验用猫饲养繁育及检疫的指导性文件(美国实验动物学会ILAR,1973—1980及联邦法规全书,1982)。规范了关于实验用猫的环境设施、营养需要、种群的繁育、遗传控制及微生物、寄生虫控制等方面。另外还规定免疫接种的种类及程序。日本总理府于1975年告示第28号《犬和猫饲养和保管基准》,2002年改为《家庭动物等饲养保管基准》。德国农业部作为动物实验监管和实验动物保护的政府主管部门,自1991年以后,禁止将野猫作为实验动物,对于实验用猫进行详细的记录,以保证用于实验的猫来源清楚,遗传背景明确,微生物携带情况及使用过程中其他方面的信息可追溯。
《中国药典》虽然明确将猫列为实验动物,但我国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关于实验用猫的国家标准,标准的缺失导致我国猫实验动物化进程缓慢。广东省在1994年首次进行了猫标准化方面的探索,并制定了广东省地方标准DB44/63—94,规定了猫作为实验动物必须控制的微生物等级标准,但是由于检测方法和可操作性等原因,该标准一直未得到有效推广,目前已废止。河北、黑龙江、吉林及四川等省份相继制定并发布了猫相关地方标准。
结语
猫在我国还没有实验动物化,科学研究中所使用的猫只能称之为实验用动物(猫),实验用动物是实验动物科学存在的基础和开发的源泉,将实验用动物进行实验动物化是生命科学对实验动物的质量要求。各省市为了严格控制科研和药物质检中的实验用猫质量,积极推进猫相关地方标准的制定,并将猫纳入实验动物生产及使用许可范围。地方标准的制定为实验猫的标准化打下了前期工作基础,但地方区域性限制了这些标准的执行、推广与实践,亟待国家层面标准的出台。
参考文献:
[1] Kuwabara T, Hasegawa D, Ogawa F, Kobayashi M, Fujita M, Suzuki H, Matsuki N, Orima H. A familial spontaneous epileptic feline strain: a novel model of idiopathic/genetic epilepsy. Epilepsy Res. 2010 Nov;92(1):85-8. doi: 10.1016/j.eplepsyres.2010.08.010. Epub 2010 Sep 17. PMID: 20850949.
[2] Chambers JK, Tokuda T, Uchida K, Ishii R, Tatebe H, Takahashi E, Tomiyama T, Une Y, Nakayama H. The domestic cat as a natural animal model of Alzheimer's disease. Acta Neuropathol Commun. 2015 Dec 10;3:78. doi: 10.1186/s40478-015-0258-3. PMID: 26651821; PMCID: PMC4674944.
[3] Hultborn H, Nielsen JB. Spinal control of locomotion--from cat to man. Acta Physiol (Oxf). 2007 Feb;189(2):111-21. doi: 10.1111/j.1748-1716.2006.01651.x. PMID: 1725056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