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中辉-鼠痘
2023.02.06
江苏中辉生物科技有限公司
鼠痘简介
鼠痘(Mousepox)是由鼠痘病毒(Ectromelia virus)感染引起的实验小鼠的一种烈性传染病。1930年英国的Marchal等首次发现该病,由于患病小鼠足部脱落的特征将其命名为传染性脱脚病(Infection Ectromelia),1947年,Fenner将本病命名为鼠痘。1951年,汤飞凡等首次报道了我国某生物制品研究所发生鼠痘的情况,随后我国多位学者分别报道了我国不同地区鼠痘的流行情况和病毒分离鉴定情况。
近些年,随着规范的动物检疫制度的实施、屏障设施环境的使用、科学的饲养管理制度的建立,鲜有鼠痘爆发的案例,但是这种病毒离我们又似远非远。根据第三方检测机构苏州西山生物技术有限公司的数据,该公司2020-2021年间陆续从五个不同单位送检的动物或样本中检测到鼠痘病毒及其抗体。部分单位的动物也发生了四肢肿胀、皮肤出现溃疡性病变、异常死亡,解剖可见动物肝脏和脾脏坏死,符合鼠痘感染的临床表现。这些案例的发生说明,尽管现在鼠痘已经很少见,但是仍然还存在,随时可能会威胁我们的动物健康和科学研究。
鼠痘病毒是痘病毒科正痘病毒属成员,病毒粒子呈特征性的砖形,大小为 230nm×170nm,由 1 个核心、2 个侧体和 2 层脂质外膜组成,是动物病毒中体积大、结构最复杂的 DNA 病毒。
流行病学
本病最初见于欧洲、日本等地,此后在世界各地都有不同程度的流行。传染源主要是病鼠、隐性带毒鼠、污染的生物制品,野鼠也是可能的传染源。病毒可经皮肤伤口、消化道和呼吸道传播,螨虫等体表寄生虫也有可能成为传播媒介。此外还可能发生垂直传播,因而正在感染的动物剖腹产净化效果不佳。各种年龄的小鼠均易感,但不同品系的鼠对本病的易感性存在差异。大鼠对本病毒有一定的抵抗力。
最近数十年间,公开报道的鼠痘案例中,有多起案例的传染源被证实是被污染的鼠源生物制品。例如1995年美国马里兰海军医学研究中心两幢设施中爆发的鼠痘疫情、1999年,康奈尔大学的一个房间中的鼠痘病例,2003年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的动物设施中的鼠痘病例的传染源均是污染的商业血清。这一现象值得我们重视,并应采取措施,防止病毒通过污染的生物制品传播。
临床症状
鼠痘的临床症状分为四类
01
急性感染
小鼠感染后数小时到一天内即死亡,这些动物通常还没有足够的时间向外排毒,传染风险反而较小。
02
亚急性感染
面部、四肢、尾部、耳部或躯干皮肤出现肿胀、痘疹、溃疡,严重时会出现脚趾脱落、断尾,并有散在性连续性死亡,死亡小鼠剖检可见肝脏坏死灶、脾脏肿大、淋巴结变大、并可能伴有小肠出血。
03
慢性感染
常见于亚急性感染后期,病程缓慢,发病率和死亡率低。
04
隐性感染
动物通常没有明显临床症状,常见于对该病毒有抗性的品系。但是感染的动物可作为传染源传播病毒。
<< 向左滑动查看下一张图片>>
研究表明,感染途径、病毒株型、剂量、小鼠的基因型都对动物的发病情况有较大影响。A、A/J、SWR、BALB/c、DBA/2、C3H 等都是敏感品系,病毒在动物体内大量复制并传播,具有高发病率和死亡率,死亡率最高可达95%。具有遗传抗性的小鼠品系,如 129/Sv、C57BL/6、C57BL/10等通常是低致病性和低致死率的,尽管症状不明显,但是部分动物会长期排毒,对其他动物群体存在严重威胁。
病理改变
鼠痘病毒感染通常会导致动物全身多个脏器出现病变,其中肝脏、脾脏、皮肤病变最严重。肝脏表面会出现灰白色或灰黄色坏死灶,脾脏肿大,皮肤表面出现痘疹或溃疡性坏死灶。鼠痘病毒在感染的上皮细胞的胞浆中繁殖,有特征性明显的嗜酸性包涵体。肝细胞变性、坏死,胞质溶解,胞核肿大;脾脏可见坏死灶,淋巴细胞崩解,数量减少;上皮细胞肥大、空泡变性、皮下组织水肿、充血、坏死、炎细胞浸润。
诊断和检测
由于鼠痘临床症状的特征性,可以作出初步判断,确诊则需要结合实验室检测结果,目前主要通过血清学检测(ELISA、MFIA、IFA等)或者PCR检测确认,还可以通过病理辅助诊断。有条件的实验室也可进行病毒分离、电镜检查等。
预防和清除
目前绝大多数设施中都不存在鼠痘病毒,但也不能因此就放松警惕,对新引入的动物应严格检疫,合格后方可进入设施;鼠源性生物制品(血清、细胞系、肿瘤等)中有携带病毒的风险,应检测合格后方可放行;应该严防野鼠进入设施,怀疑被野鼠污染的物品应重新灭菌后才可继续使用。
一旦发生鼠痘,应及时果断采取措施,扑杀感染动物,彻底清洁和消毒环境,所有可能被污染的物品弃用或重新灭菌处理。
参考文献
[1]王珑, 刘艳. 鼠痘的流行病学及预防和控制[J]. 中国实验动物学杂志, 1999, 9(4):4.
[2]周洁, 赵丽娟, 陶凌云,等. 鼠痘病毒感染机制及其检测方法研究进展[C]// 2017年第十五届中国北方实验动物科技年会. 0.
[3]The genome sequence of ectromelia virus Naval and Cornell isolates from outbreaks in North America[J]. Virology, 2014.
[4]Esteban, D. J . Ectromelia virus: the causative agent of mousepox[J]. Journal of General Virology, 2005, 86(10):2645.
[5]LABELLE P, HAHN NE, FRASER JK, et al. Mousepox detected in a research facility: case report and failure of mouse antibody production testing to identify Ectromelia virus in contaminated mouse serum[J]. Comparative Medicine,2009,59(2):180-186.